用镜头讲述地球故事
——对话中国地质摄影家赵洪山
来源:自然资源部门户网站  时间:2020-04-20 17:10:04  

自从1970年4月22日的“地球日”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已经度过了50个春秋,这个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作为人类现代环保运动的开端,直接催生了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同时,也催生了一代地球“摄影人”,中国地质摄影家赵洪山就是的其中的一员。

这位为保护地球奔波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地质摄影家,跟随中国地质公园的建设步伐,走过了近二十个春夏秋冬,为中国的地质公园建立了一个令中国地质界瞩目的地质图片库,他用镜头讲述了一个个地球故事。

地质摄影家赵洪山 

在采访赵洪山时,他二十年的摄影业绩是记者关注的焦点。从2005年在中国(桂林)首届国际摄影节举办《走进嵩山》个人摄影展开始,到目前为止,已在全国多地举办了数次地质摄影展览,他所展出的每一张照片,都对了解地球运动史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更为难得的是,赵洪山对于每张照片中的地形地貌,都能娓娓道来丰富的地质信息,阅读图说,让受众加深了对地球的了解,在欣赏照片的同时,接受了地质科普教育。

与此同时,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他撰写的理论专著《地质摄影》,奠定了中国地质摄影的理论基础,开辟了中国摄影领域的新门类;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了赵洪山摄影作品集《走进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出版社出版了《河南——奇山秀水》、《中岳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江山如画--走进中国世界地质公园》。特别是2018年,他连续出版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

在行摄游记里,赵洪山这样描写云南的石林:“我们漫游在石头森林里,犹如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这里有着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地,怪石分布得很疏朗,掩映在争奇斗艳的似锦繁花中。有的藤蔓,把整块大石全部铺满,不注意看,还以为是人工修剪的灌丛;还有的……”。在《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一书中,他用细腻的笔法,对我国的35个世界地质公园进行了白话散文般的描述,讲述了35个生动感人的地球故事,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18年6月19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在北京举办了《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美丽中国——赵洪山世界地质公园行摄游记》新书出版发布暨座谈会召开,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为座谈会发来贺信;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中国旅游地学泰斗陈安泽等20多位中国地质界的“大咖”们参加了座谈会。记者也有幸参与了这次会议的采访,并撰写了《赵洪山:现代“徐霞客”的地质摄影之路》,在这篇文章里,系统的梳理了这位地质摄影家的传奇人生。

敦煌雅丹——外星人 

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宣传活动的主题是“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这个宣传活动周到来之际,记者脑海中陡然闪现出赵洪山曾经拍摄的那些地质摄影照片,大自然的奇幻变化和地质形态,在他的照相机的窥视下,总是那么美妙绝伦。赵洪山的镜头,总是那么执着地追逐地质现象,难道他就是为摄影而摄影?他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什么?记者这次采访他,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展开了问答:

记者:你为什么选中了“地质摄影”这条路? 

赵洪山:这是因为地质摄影是以地质科学理论和摄影理论为指导、以地球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形态、地质构造等各类地质遗迹为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活动。地质摄影的任务是通过拍摄活动,获取高质量的各种地质形态图片。其目的是通过这些图片展示和表现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帮助读者普及地质科学知识、了解地质演化规律、欣赏地质构造的奇特和壮美,激发人们表现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热情,使人们在享受摄影作品美感的同时,增强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

记者:那么,你觉得“地质摄影”会给我们带来那些需求? 

赵洪山:目前,随着我国地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地质摄影的需求也更加广泛,地质摄影的服务领域主要有地学科普、博物馆展示、地学科学研究、国家公园与地质公园和自然类公园的图片介绍以及科普牌匾的宣传。

记者:你下一步还有何打算?在地质摄影上有没有新的目标? 

赵洪山:我不会放弃我的地质摄影,下一步我要一边拍摄中国乃至世界的地质,同时进一步完善“地质摄影”理论,现在正在和地质出版社合作再版《地质摄影》教材,要把地质摄影理论和地质摄影的技巧传授给大家。地质摄影不仅以其拍摄构图、曝光、景深等摄影技术展现摄影作品的魅力,还具有激发人们表现大自然、爱护大自然,让人们在享受摄影艺术的同时,又了解了地球的演化史,从而使人们增强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责任意识。

漓江秋韵 

记者了解到,即将再版的《地质摄影》教材,在我国摄影领域中作为单一的读本,它的出版填补了我国摄影文库的一项空白。此书系统地介绍了地质摄影的广阔内涵,此书所选择的地质摄影这个角度,必然会成为我国优秀的地质文化精品,进入世界地质摄影领域的学术论著。

2020年1月18日,《行走中国--赵洪山地质风光摄影展》在重庆自然博物馆正式开展。此次摄影展共展出120幅地质遗迹照片,选取的是他拍摄的中国东西南北中120个地质公园(遗迹点)的摄影作品。作品地域北至内蒙古阿尔山市,南至海南省三沙市,涵盖了我国境内的(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山川河流、海岸地貌、冰川遗迹、湖泊草原、火山台地等地质遗迹。这个展出受到观众广泛的赞誉。

赵洪山一面从事地质摄影,一面研究地质摄影理论,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几年来, 他多次参加自然资源部、河南省、全国摄影赛事,屡获奖励三十多项,并荣获河南摄影三十年贡献奖。作品《测我长城》获得中国测绘全国摄影大赛一等奖,《巍巍昆仑》获国土资源摄影大赛一等奖,《翔》获得奥运全国第三届体育摄影精品大展优秀奖,《美丽的拉萨河》入选中国西藏珠穆朗玛摄影大展等。2019年他又一次在《圣城拉萨.云上达孜》旅行摄影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从地球诞生的那一刻起,地质作用形成了许许多多独特的地质遗迹。在我国美丽的国土上有许多让人惊叹的地质符号,是大自然赐予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地质遗产,它记录着地球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谱写了漫长的生物进化史和沧海变桑田的壮丽篇章。这或许就是赵洪山痴迷于“地质摄影”源动力。

嵩山—少室山 

记者也在不少媒体和报章上不断看到赵洪山的行摄踪迹,也使我开始注意到地质摄影和风光摄影的共同点和不同点。风光摄影通常所用的是光影所要求的美感,而赵洪山更注重的是展示地质遗迹在地球运动中铸造的地质形态和构造,这正是他的独特之处。

据记者了解,“地质摄影”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来才出现的。随着中国的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把摄影镜头聚焦在地球运动留下的各种变幻神奇的地质构造形态中,将成为摄影家们追逐的热点,未来人们将会看到更多展示地球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具的地质图片。

赵洪山从事地质摄影已经二十年,这是一种坚持,更是对地质摄影最高境界的追求。作为一个摄影狂人,他用一技之长做成了太多摄影人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他用双脚为我们带来了一个个美妙奇幻的世界。

珠峰雄姿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