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郑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大全,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鸿勋,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波,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调研员史向阳,郑州市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研究院院长李晓玲参加发布会。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李红轩主持新闻发布会。
人民日报、央视、光明日报、中新社、工人日报、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宏网、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台、大河报、顶端新闻、大河网、大河财立方、河南工人日报、大象新闻、郑州报业集团和郑州广播电视台旗下所有媒体平台、大公文汇、凤凰网、香港商报、新浪网等新闻媒体应邀参加新闻报道。
《规划》明确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这是“多规合一”改革以来,郑州市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规划》整体谋划构建了郑州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规划》编制背景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郑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的悉心指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落实上位规划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历经百余次修改完善,最终形成《规划》成果,并于2025年1月2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
《规划》指明郑州新发展方向
国务院批复明确,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批复要求,郑州要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对外开放门户、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功能,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篇章。
《规划》是“多规合一”改革以来,郑州市首部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郑州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的政策和总纲,整体谋划构建了郑州面向2035年中长期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规划》构筑郑州新发展格局
《规划》明确城市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规划》确定,到2035年,郑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83.1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08.52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547.02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074.69平方千米以内,为城市安全发展划定了范围和底线。
除了城市安全发展的空间底线,《规划》也提出了郑州市新的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以“五片融合、一带一区、双核三轴”为引领,山、河、城、田和谐共生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此外,《规划》通过促进主城区、航空港区协同发展,共同构建高品质中心城区,进一步优化引领战略功能的中心城区。
《规划》支撑郑州城市能级提升
在积极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的实践上,《规划》全面强化创新空间用地保障,构建“一带引领、一核聚力、两翼驱动、多点支撑”的市域创新网络,优化先进制造业空间布局,以空间优化推动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围绕彰显城乡自然与文化特色,《规划》提出,整体保护嵩山风景名胜区、黄河湿地公园等,加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国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
同时,《规划》明确以“四网融合、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为核心,支撑和提升全国骨干流通大通道,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统筹优化防灾减灾救灾设施区域布局,筑牢保障安全韧性的基础设施空间。
下一步,郑州市将严格落实批复要求,切实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将空间蓝图转变为现实图景。
![]() |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地址:郑州市淮河西路11号
联系电话:0371-68981574
|
![]() |